上仪集团压力仪表产品的创新研发:技术突破与行业赋能

2025-04-27


  引言

  在工业自动化与智能制造深度融合的背景下,压力仪表作为过程控制的核心设备,其技术迭代直接关乎生产安全与效率。上仪集团(上海仪表集团)作为中国工业自动化仪表*域的*军企业,依托四十余年技术积淀,通过材料革新、智能算法优化、工业物联网融合等手段,持续推动压力仪表向高精度、高可靠、智能化方向升级。本文结合行业前沿技术趋势,解析上仪集团在压力仪表*域的创新研发路径。

  一、材料与工艺创新:突破极端工况应用瓶颈

  1. 耐腐蚀材料体系升级

  针对化工、油气开采等强腐蚀性环境,上仪集团研发团队采用316L不锈钢+PTFE涂层复合结构,将膜盒压力表的耐腐蚀寿命延长至传统产品的3倍。例如,其YE系列不锈钢膜盒压力表通过双层波纹膜片焊接技术,在-40℃至150℃范围内保持±0.25%FS的测量精度,成功应用于海上平台高压注水系统。

  2. 轻量化高强度结构设计

  通过拓扑优化算法与增材制造技术结合,上仪集团实现压力表壳体减重30%的同时,抗冲击性能提升至IK10标准。其Y-63BF轴向带边不锈钢压力表采用蜂巢式加强筋结构,在保持IP67防护等级的前提下,重量较传统产品降低25%,适用于航空航天、移动式检测设备等对重量敏感的场景。

syjt压力表3.png

  二、智能传感技术:从信号采集到数据赋能

  1. 高精度MEMS传感器集成

  上仪集团与中科院微系统所合作开发的微差压MEMS传感器芯片,采用“岛-半岛”应力集中结构,在1kPa量程内实现0.01%FS的分辨率,较传统压阻式传感器灵敏度提升10倍。该技术已应用于数据中心精密空调系统,实时监测0.1Pa级气流压差波动。

  2. 多参数融合与自校准算法

  基于PROFIBUS-PA总线型压力仪表开发经验,上仪集团推出AI边缘计算模块,集成压力、温度、振动三参数同步采集功能。通过二元多项式非线性校正算法,消除环境温度对传感器输出的影响,使仪表在-20℃至60℃温漂范围控制在±0.1%FS/10℃以内。该技术已通过机械工业仪器仪表综合技术经济研究所认*,并在某石化企业催化裂化装置中实现连续365天零故障运行。

  三、工业物联网融合:构建预测性维护生态

5G+NB-IoT双模通信架构

  上仪集团研发的智能压力监测终端支持5G NR与NB-IoT双链路切换,在偏远井场等网络覆盖薄弱区域,仍可保持每日24次数据上传频次。通过LSTM神经网络预测模型,系统可提前72小时预警压力异常波动,已在长庆油田数字化改造项目中部署超2000台设备。

  2. 数字孪生可视化平台

  压力仪表数字孪生系统,实现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。在某生物制药企业项目中,通过实时映射1200余台压力仪表数据,结合远程协助功能,将设备维护响应时间缩短60%,备件库存周转率提升40%。


  四、行业定制化解决方案:精准匹配场景需求

  1. 氢能产业专用仪表

  针对电解水制氢、氢燃料电池等场景,上仪集团开发氢脆防护型压力变送器,采用316L奥氏体不锈钢+镀钯工艺,在15MPa氢气环境下耐腐蚀速率低于0.01mm/a。该产品通过IEC 61508 SIL2认*,已配套应用于某光伏制氢一体化项目。

  2. 食品级卫生型仪表

  其YB-H系列卫生级隔膜压力表通过3.1B认*,表面粗糙度Ra≤0.4μm,CIP/SIP清洗耐受温度达135℃。在某乳制品企业项目中,该产品配合在线清洗系统,实现微生物残留量<1CFU/cm²,助力企业通过FSSC 22000认*。

  五、技术标准与认*体系:筑牢质量护城河

  上仪集团建立覆盖研发、生产、服务的全生命周期质量管控体系,通过:

  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:确保产品一致性;

  IECEx/ATEX防爆认*:满足危险区域应用;

  CNAS实验室认可:实现计量溯源;

  API 610/API 675行业认*:对接国际标准。

  其研发中心配备±0.005级活塞式压力计、-196℃至850℃宽温域校准系统,支撑全量程压力仪表的精密检测。

  结语

  上仪集团通过材料科学突破、智能算法创新、工业物联网融合三大技术支柱,构建起覆盖从传感器芯片到行业解决方案的完整创新链。在“双碳”目标驱动下,其压力仪表产品正加速向新能源、半导体、生物医药等高端*域渗透,以技术创新持续赋能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。未来,随着量子传感、6G通信等前沿技术的导入,上仪集团有望在压力仪表*域实现新一轮技术跃迁,为全球工业智能化提供“中国方案”。


上仪压力表量程选择的科学方法与误差控制策略

 

没有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