高温高压环境下上仪压力仪表的性能测试研究

2025-04-25


  在石油化工、航空航天、深海探测等极端工况*域,压力仪表需长期承受高温高压耦合作用。以上仪公司生产的压力仪表为例,其核心部件如弹簧管、隔膜密封及传感器等,在高温高压环境下易出现材料形变、密封失效或信号漂移等问题。本文基于行业规范与实际测试数据,系统分析上仪压力仪表在高温高压环境下的性能表现,为极端工况设备可靠性提供技术支撑。

  测试方法与标准

  1. 测试设备与条件

  试验装置:采用气液增压泵驱动的高温高压试验机,压力范围0-700MPa,温度控制精度±1℃,满足GB/T 9116《工业过程测量和控制装置》及ISO 9001体系要求。

  介质选择:模拟实际工况,选用液压油(120℃)与水(200℃)作为测试介质,验*仪表在不同粘度流体中的适应性。

  试验流程:

  预处理:仪表在25℃恒温箱中静置24小时,校准零点误差≤±0.25%FS。

  升压阶段:以2MPa/s速率升压至额定压力的1.5倍,保压10分钟,记录压力波动范围≤±0.5%FS。

  高温测试:在额定压力下,以5℃/min速率升温至目标温度,保持2小时,每30分钟记录一次示值误差。

  循环测试:进行10次升压-保压-降压循环,评估材料疲劳特性。

syjt膜盒压力表1.jpg

  2. 关键测试项目

  测试项目技术要求测试方法

  耐压性能无泄漏、无**形变保压测试后,观察密封面及表壳形变

  温度补偿误差≤±0.5%FS(全温区)对比-45℃至120℃区间内示值偏差

  动态响应时间≤500ms(压力突变时)模拟流体脉动,记录指针滞后时间

  长期稳定性72小时连续运行后误差漂移≤±1%FS持续监测示值,计算线性回归系数

  测试结果与分析

  1. 耐压性能验*

  以某型号上仪隔膜压力表为例,在200℃液压油环境下进行1.5倍额定压力(45MPa)保压测试。结果表明:

  密封性能:采用316不锈钢隔膜密封结构,保压期间压力下降率仅为0.03MPa/h,远低于行业标准(≤0.1MPa/h)。

  形变控制:弹簧管轴向形变量≤0.02mm,满足GB/T 1226《一般压力表》中关于弹性元件形变限值的要求。

  2. 温度补偿性能

  在-45℃至120℃温度区间内,对0.5级精度压力表进行线性拟合分析:

  低温工况(-45℃):甘油填充液粘度增加导致指针滞后,但通过优化毛细管长度(增至300mm),温度补偿误差从±1.2%FS降至±0.4%FS。

  高温工况(120℃):有机玻璃视窗软化温度达85℃,采用耐高温石英玻璃替代后,透光率保持率≥90%。

  3. 动态响应特性

  模拟深海探测中的压力突变场景(压力变化速率10MPa/s),测试显示:

  机械式压力表:指针摆动幅度≤±1.5%FS,回程误差≤0.3%FS,优于0.5级精度要求。

  数字式压力传感器:输出信号延迟≤80ms,满足工业自动化控制需求。

  4. 长期稳定性

  在72小时连续运行测试中,某型号上仪压力表出现以下现象:

  压力波动影响:当压力波动幅度超过±5%FS时,示值误差累积值达±0.8%FS,需通过优化阻尼机构降低振荡影响。

  材料老化:硅油填充液在高温下出现氧化现象,导致粘度增加15%,建议每两年更换填充介质。

  优化建议

  材料升级:在隔膜密封中引入哈氏合金C-276,提升耐腐蚀性至1200小时无点蚀。

  结构改进:采用双层波纹管结构,降低高温高压耦合作用下的应力集中系数。

  智能补偿:集成MEMS温度传感器与DSP算法,实现动态温度补偿误差≤±0.2%FS。

  维护策略:建议每6个月进行一次密封性检查,每两年更换填充介质,延长仪表寿命。


  通过高温高压环境下的系统性测试,上仪压力仪表在耐压性能、温度补偿及动态响应等方面达到行业*先水平。但在极端工况长期运行中,仍需关注材料老化与压力波动的影响。建议结合数字孪生技术建立预测性维护模型,进一步提升仪表在复杂环境下的可靠性,为工业自动化提供更精准的测量保障。


上仪压力表量程选择的科学方法与误差控制策略

 

上仪高精度压力变送器的技术特点与应用